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傳達 >

拆遷補償條例草案已出初稿 思路發(fā)生"根本性變化"
瀏覽次數(shù):2505

  據(jù)中央電視臺報道 日前,國務院法制辦在京召開備受關注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拆遷補償條例》草案(下稱《征收與拆遷補償條例》)專家研討座談會。

  會上眾位專家就公共利益如何界定、征收的程序、補償?shù)臉藴?、爭端解決機制、強制拆遷的形式和程序、在非公共利益的情況下采用怎樣的規(guī)范等6方面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郜風濤在會后確認,在《征收與拆遷補償條例》正式頒布實施之后,公眾與學界詬病多時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將同時廢除。

  應邀參加研討會的北大公眾參與研究與支持中心主任、北大憲法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錫鋅透露,目前修改方案已形成草案初稿,整個拆遷的思路將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其中,體現(xiàn)草案進步之一就是去掉了“被拆遷人”這一概念,以“被征收人”取代。針對公眾所關心的暴力拆遷問題,專家們提出了具體建議。

  一、先補償屋主后拆遷

  政府為公共利益進行的拆遷,必須通過正常的程序,即在取得被拆遷人的同意、給予充分補償?shù)幕A上,才能進行房屋的拆遷。而商業(yè)性開發(fā),也必須由開發(fā)商與屋主先進行談判,在達成協(xié)議后才能進行拆遷。如果談不攏,屋主完全可以拒絕讓出房屋。只有這樣的條款寫入法律,才能保護被拆遷人的權益。

  二、 公共和商業(yè)利益分開

  在土地征收過程中,將公共利益與商業(yè)利益徹底分開后,可以將利益關系明確化,這樣在商業(yè)拆遷過程當中,政府才可以真正地作為一個中間裁判的角色對于拆遷人和被拆遷人之間的利益關系進行評判,就不至于像現(xiàn)在這樣的制度,政府和開發(fā)商是攪在一塊的。這樣一種改變,至少能夠減少暴力拆遷的發(fā)生。而政府只有出于公共利益(國防、交通、公立醫(yī)院、學校等事業(yè))的需要才有權征收公民的房屋,并給予補償。

  三、 確定爭議解決機制

  原則上補償?shù)臉藴蕬摯_定為房屋的市場評估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公民的房屋因公共利益需要被征收能夠得到應有的補償;需要明確的是,被征收人與政府之間就征收是否為了公共利益需要以及征收的補償是否合理產(chǎn)生爭議后,應該由哪個權威機構居間裁判較為合適。

摘自:粵建網(wǎng)